新竹都城隍廟奉旨遶境賑孤

新竹都城隍廟奉旨遶境賑孤

——農曆七月最重要的慈悲盛典

作者:Gary Bai

每到農曆七月,常常聽到外地朋友問我:「七月不是鬼月嗎?怎麼還有人敢上街看熱鬧?」其實啊,在新竹七月,都城隍廟的奉旨遶境賑孤是非常重要的慶典活動。這個活動不只是熱鬧,更蘊含深厚的在地人的驕傲、歷史與宗教意義。

新竹都城隍


🔔 奉旨賑孤的由來

先來釐清一個常見誤會:

  • 七月十五並不是城隍爺的生日。城隍爺的聖誕在十一月二十九。
  • 七月十五這天的活動,源於清朝皇帝頒下的「聖旨」,要求地方官府要辦「中元祭」。因為是皇帝命令,所以才叫「奉旨」。
  • 「賑孤」指的是祭祀無人供養的孤魂野鬼,讓他們在這一天也能得到安撫與溫飽。

換句話說,這不是單純的民間信仰,而是「國家認證」的祭典,結合了官方制度、地方信仰與百姓心靈寄託,難怪新竹人會這麼重視。



賑孤的兩個由來

天師夜觀天文與祭天狗法會

1891年,來自大陸江西龍虎山的第六十一代嗣漢張天師奏請夜觀天文,發現天狗星位置異常,預示臺灣將有災難。於是,張天師建議在新竹城隍廟舉行法會以求平安。光緒帝下旨同意,並賜予新竹城隍「威靈公」封號,成為省級城隍。從1892年開始,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的奉旨賑孤成為祈安法會的一部分,至今已經有百年歷史。

金門保障匾:光緒帝親筆賜予「金門保障」匾額,象徵保護國門安穩,並長期懸掛於城隍廟內。

厲祭的由來

另一說法認為,奉旨賑孤源自於清朝的「厲祭」習俗。根據史料,清同治十年(1871),淡水廳同知陳培桂在《淡水廳志》中記載了農曆七月的「厲祭」,這是為了祭祀無主孤魂,避免他們傷害民眾。這些祭典通常由當地官員主持,並迎接城隍神保護社會安定。這些祭祀儀式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奉旨賑孤活動。

無論是來自天師夜觀天文的預示,還是根植於傳統的「厲祭」習俗,今天的新竹奉旨賑孤不僅是一場信仰活動,更是新竹地方文化與歷史的重要傳承。

  (資料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6qg72gTEB/)

🎭 活動流程五大重點

① 開鬼門(七月初一子時)

一到鬼月,城隍廟的范將軍會拿著「虎牌」打開虎邊大門,象徵陰間大門正式開啟。

中午開始,陰陽司公領隊前往北壇駐蹕(註:陰陽司公是為了幫城隍爺搜集聽取孤魂野鬼整年度的冤情提前出門至北壇,而北壇也是早期厲祭的場所),後方還會有信眾「夯枷」跟隨。

夯枷儀式:當信眾運勢不順或想懺悔往昔罪惡,登記報名後,扛起紙枷,走在陰陽司公前面跟隨繞行街道,頗有古代犯人被押解遊街示眾的意味,等隊伍行至北壇,陰陽司公安座,再由道士將紙枷取下拿去火化。形式上的脫枷儀式,意涵為消除信眾的業障,並祈求平安。

這個動作的意義,其實像是「宣告鬼月正式開始」,同時由神明鎮守,避免陰陽失序。

② 城隍老爺出龕、入龕(七月十二與二十)

十二號,城隍爺會被請出神龕、安坐神轎;二十號再回到神座。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民俗設計:神龕裡會再留一尊城隍像,象徵「神明不曾離開」。這是要提醒信眾,信仰的安定感始終存在。



③ 大二公子查夜暗訪(七月十四)

在遶境前一天晚上,大二公子(註:城隍爺的兩位兒子)會帶六將(註:謝將軍、范將軍、枷將軍、鎖將軍、牛將軍、馬將軍)奉旨查夜出巡,沿途驅除孤魂,並讓亡靈有機會申冤,為即將到來的賑孤儀式鋪路,確保一切順利。

從宗教角度來看,這像是「事前的淨化」;從民俗角度來看,則像是安全檢查,確保隔日遶境不受干擾。

④ 七月十五奉旨遶境賑孤(重頭戲)

這一天,新竹街頭就是一場盛大的「宗教祭典」。

上午隊伍就會陸續報到,雖然正式遶境在正午才出發,但早上已經熱鬧非凡。

和一般的遶境不同,賑孤不設紅壇,只會到少數地點參拜(如感謝台、東寧宮)。

小建議:外地朋友最好上午十一點前就到新竹,先在城隍廟附近吃點在地小吃,再到指定路口等候,就能一次欣賞神轎與陣頭。晚上還可以去看城隍爺到鄭氏宗祠「貢燕」,那場面真的是肅穆又莊嚴。

鄭厝貢燕:早期出巡時,由於各地士紳都要求城隍爺到自己家廟或祠堂,讓他們「奉茶」,以顯示家族聲望和地位。後因為北門鄭家有功於城隍廟,再加上鄭家出了開台進士鄭用錫,並獲頒全台僅有的御賜「崇祀鄉賢」,在「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說法之下,城隍爺會在途中到鄭氏廟家廟憩息,接受鄭家子弟「奉茶」、「洗臉」並接受以雞蛋墊底的燕窩湯而後離去,這項「鄭厝貢燕」傳統儀式是繞境最高峰,深富文化內涵、地方特色及民俗意義,彌足珍貴。(原文網址: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0817/757390.htm#ettoday)




⑤ 城隍爺賜福出城(十五之後)

遶境不只在市區,後續城隍爺還會出城,到桃竹苗一帶賜福。

對新竹人來說,這代表「庇佑不只給市民,也照顧鄰近鄉鎮」。這段行程比較適合熟門熟路的人,因為需要交通配合,但也能看到不同地方的信仰特色。


📅 完整時程表

農曆日期 重要活動
農曆6月12日 陰陽司公出龕
農曆7月1日 子時,福門大開(鬼門開)、陰陽司公北壇駐蹕、夯枷消業植福
農曆7月12日 城隍老爺出龕
農曆7月13日 大二公子查夜暗訪
農曆7月15日 奉旨繞境賑孤,鄭厝貢燕
農曆7月20日 城隍老爺入龕
農曆7月22日 外庄遶境
農曆7月30日 虎門關

🚗 賑孤一日遊行程

上午:抵達新竹(08:30-11:00)

交通方式:

台鐵:搭乘區間車或自強號,至「新竹火車站」下車,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新竹都城隍廟

高鐵:於「新竹高鐵站」下車,轉乘快捷公車至市區(約20-25分鐘),於大遠百或火車站下車後步行前往

自行開車:可停在「新竹市府停車場」或「東門市場停車場」,再步行約5-10分鐘到廟口

09:30-10:30 廟口小吃早午餐

推薦「廟口鴨肉麵」等老字號小吃。一邊吃早餐,一邊感受周邊已經熱鬧聚集的人潮。

10:30-11:00 前往感謝台或東寧宮

建議提早卡位,因為各地神轎與陣頭都會陸續到此報到、參拜,是欣賞隊伍最完整的好地方。

中午:遶境起駕(11:00-14:00)

11:00-12:00 陣頭報到熱鬧登場

各地神轎、鼓陣、北管南管輪番進場,非常有看頭。

12:00-13:00 城隍爺正式出轎遶境

可選擇跟著隊伍走一小段市區路線,近距離感受繞境熱鬧氛圍。

13:00-14:00 午餐時間

推薦就近在「城隍廟美食區」解決:米粉、貢丸湯、肉圓都是代表性的在地小吃。

下午:感受在地文化(14:00-18:00)

14:00-16:00 市區散步路線

走訪「新竹護城河」、「東門城迎曦門」、「新竹市影像博物館」等景點。若怕曬太陽,也可到「新竹市美術館」、「新竹市立動物園」逛逛。

16:00-18:00 返回廟口休息,等待晚間重頭戲

可在附近咖啡館或市場內小憩,養精蓄銳。

晚間:鄭氏宗祠貢燕(18:30-21:00)

18:30-20:00 鄭氏宗祠觀禮

城隍爺親臨鄭氏宗祠,進行貢燕科儀。這是整場賑孤遶境最莊嚴的時刻,建議提早到場。這裡氣氛與上午熱鬧的「鬧中有序」完全不同,轉為莊嚴深刻。

20:00-21:00 小吃宵夜 & 返回行程

再來一碗米粉湯或甜湯,為一日行程劃下句點。

回程交通:

• 台鐵:新竹火車站班次多,建議搭乘21:30後的車次

• 高鐵:可搭計程車或快捷公車回到高鐵站,約25分鐘車程

• 自駕:注意市區晚上人潮多,建議繞回主要幹道再上快速道路

🌟 貼心提醒

1. 農曆七月雖然在民間被稱為「鬼月」,但在新竹,氛圍是熱鬧、莊嚴、正向的

2. 如果是第一次來,建議先看農曆七月十五的市區遶境,最能體驗到活動核心

3. 想感受更多人情風土味,就跟著城隍爺出城,看看不同鄉鎮的迎神風貌


✨ 賑孤的深層意義

賑孤,不僅是一場盛大的廟會活動,更是一份慈悲的展現。在這個月裡,城隍爺帶領六將,普度孤魂,讓那些無人奉祀的亡靈,也能得到安撫與歸依。

在賑孤的鼓聲、香火與莊嚴科儀中,不只是超度孤魂,更是將善念廣傳,讓人間多一份安定,社會多一分祥和。

參與賑孤,不論是點一柱香、獻上一份心意,或是單純駐足觀禮,都是一份功德,一份慈悲的實踐。

因為這些心意,會在陰陽之間留下溫暖的迴響。這簡單的一日遊行程,讓你上午體驗遶境熱鬧,下午享受市區文化巡禮,晚上感受宗祠莊嚴科儀。交通方式也很方便,無論搭火車、高鐵,還是自己開車,都能輕鬆抵達。

📚 參考資料

• 新竹都城隍廟官方資料

• 《淡水廳志》陳培桂著,清同治十年

• 新竹市文化局地方文史資料

• ETtoday新聞雲相關報導

• 田野調查與在地耆老口述歷史